多媒體有源音箱是將電信號還原為聲音的設備,因此,多媒體音箱是組成電腦音響系統(tǒng)的重要部分,從某種意義來說它比聲卡顯得更為重要。一對保真度好的音箱能原汁原味地演繹音樂的真諦,而假冒偽劣音箱不僅發(fā)出彈棉花般的噪聲折磨你的神經(jīng),而且其粗制濫造的制作工藝還能帶來安全隱患。作為一個消費者,面對市場上形形色色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品牌、型號的有源音箱,如何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,挑選到稱心如意的產(chǎn)品呢?下面就是筆者結合自己的實戰(zhàn)經(jīng)驗對此問題作出的一些探討。
在多媒體音箱的眾多技術指標中,音箱功率的大小顯得尤為重要。對于大部分的朋友來講,并沒有太多的專業(yè)音響知識,總是片面地認為音箱的功率越大越好,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科學的。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,在音箱的標稱功率上大做文章。一些大大小小的音箱,不管其實際功率多大,都在標牌上貼上 800瓦 、 1000瓦 這樣的字眼,甚至是一對小小的塑料音箱也可以打上100瓦的標簽,音箱的功率真的有這么大嗎?一臺普通的袖珍半導體收音機,其所用的揚聲器功率一般只有0.5瓦,照樣讓一間屋的人聽得清清楚楚;一款優(yōu)質耳機,其功率也不過才幾百毫瓦,也能聽到美妙的音樂。由此可見,欣賞音樂其實并不需要太大的功率。試想:一臺家用電飯鍋的功率不超過1000瓦,卻能夠產(chǎn)生那么高的熱量,如果你的音箱上標的實際功率是1000瓦的話,那你的音箱產(chǎn)生的熱量足以用來煮雞蛋了!
其實,這只是音箱生產(chǎn)廠家玩的一個小把戲,這里所說的功率并不是音箱的實際功率,而是音箱的峰值功率或稱音樂功率(PMPO)。根據(jù)國際標準,音箱的功率有兩種標注方法:額定功率(RMS:正弦波均方根)與瞬間峰值功率(PMPO功率)。前者是指在額定范圍內(nèi)驅動一個8Ω揚聲器規(guī)定了波形持續(xù)模擬信號,在有一定間隔并重復一定次數(shù)后,揚聲器不發(fā)生任何損壞的最大電功率,是音箱的實際消耗功率,如以JSL爵士龍-K6音箱為例,其標稱功率為1600W,就是說K6可以長期穩(wěn)定工作時的功率最高為1600W,如果音箱經(jīng)常在高于1600W的狀態(tài)下工作,將非常容易損壞;后者是指揚聲器短時間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,由于音樂的動態(tài)范圍大,音箱的承受功率每時每刻都在變化,如一部影片在到達高潮部分時,經(jīng)常會通過震撼人心的音樂效果來渲染當時的氣氛,此時音箱發(fā)出的聲強基本上都會超出音箱的標稱功率,而超出的這個值是有一定限制的,這個限制就是音箱的最大承受功率。美國聯(lián)邦貿(mào)易委員會早在1974年就規(guī)定了功率的定標標準:以兩個聲道驅動一個8Ω揚聲器負載,在20~20000Hz范圍內(nèi)諧波失真小于1%時測得的有效瓦數(shù),即為放大器的輸出功率。而峰值功率就象是舉重運動員一樣,他能舉起幾百斤重的杠鈴,但是卻只能支撐短短的幾秒鐘,而對于揚聲器來講,說不定幾秒鐘之內(nèi)就能被大電流沖擊而燒毀。在市場中,經(jīng)??梢钥吹竭@樣的多媒體音箱產(chǎn)品,一臺標稱的實際功率是15W,而在另一臺采用相同集成電話的音箱卻標150W的功率(PMPO),這兩種表示方法都是正確的,但音箱的瞬間峰值功率和音箱的常規(guī)輸出功率之間的相差是很大的,它們之間的關系應該可以以10:1來換算,甚至可能達到16:1。因此,看到這樣的字眼時,先得在心中盤算一下,看他的實際功率是多少,再根據(jù)聽音房間的大小,來決定選購多大功率,切忌貪多貪大。
音箱的功率與音質的好壞并沒有必然的聯(lián)系,其功率大小僅僅決定了聲音的大小,因此,對于有限的房間面積而言,音箱的功率適用就好,對于普通家庭用戶的15平米左右的房間來說,音箱的實際輸出功率在15W×2或20W×2就足夠了,如果嫌聲音不夠大,可以考慮30W×2或50W×2的音箱,但在實際應用中,功率增加一倍,聲壓才增加三分貝,因此,50W×2的功率和20W×2的功率在大多數(shù)情況下,聲壓的區(qū)別不會太大。對于欣賞音樂而言,三分器材,七分環(huán)境,如果在10平方米的小房間內(nèi)放上兩個12英寸以上的落地音箱,用200瓦以上的功率去推動,那這房間內(nèi)定會 地動山搖 ,心頭發(fā)緊,喘不過氣來,如何能欣賞蔡琴那甜美的歌聲呢?